近日,银保监会发布2018年银行业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末,用于信用卡消费同比增长25 2%,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2018年银行业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末,用于信用卡消费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3.1个百分点。不过,随着银行大规模开展零售业务,信用卡违约规模也随之增大。防范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关键,是要加强对信用卡用户的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的预防和判断。
信用卡业务爆增
近年来,随着银行大规模开展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根据央行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度为14.69万亿元,环比增长5.0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元,环比增5.68%。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3万元,授信使用率45.03%。
51信用卡研究员木今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国家大力推进消费机制体制的完善,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一方面消费力的升级和消费方式的革新,催生了用户对信用卡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不断加码零售业务,提升信用卡发卡力度。
但是水涨船高,信用卡违约规模也随之增大,并对银行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的不良率有所上升。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2018年天津、重庆、辽宁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超过了4%;四川、北京、黑龙江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也接近4%;有效卡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和卡均交易笔数领先的上海,信用卡不良率超过3%;江西、甘肃等地区的不良率攀升较快。
对于信用卡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交通银行(6.430,0.08,1.26%)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对第一财经表示,信用卡不良率增加还是和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控有关。从国家消费升级的战略部署和银行的业务发展角度来看,零售业务是未来银行的重点拓展方向。
违规乱象频现
环环相扣,信用卡不良率的攀升也滋生了信用卡违规代偿、套现等现象。
套现,是指商户与不良持卡人或其它第三方勾结,或商户自身以信用卡为载体,通过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套取现金的行为。
针对信用违规使用的行为,在2018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下称“《决定》”),对于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信用违规代偿行为,2018年5月,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曾发布公告称,信用卡代偿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问题,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报告指出,违规代偿平台运营模式基本包括三种,套现贷模式、平台代偿模式及信用卡套现模式。其中信用卡套现模式,实际上就是用户有多张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存在免息期的漏洞,循环刷多张卡来维持免息借款。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对信用卡代运营公司来讲,风险定价能力是业务的核心,各公司应通过获得的海量数据构建起完善的风控系统。
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信用卡研究员木今对第一财表示,防范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关键,是要加强对信用卡用户的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的预防和判断。可以加强获客、信用审核、风险预测、风险追踪等全流程的风险防范。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可充分借助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结合银行业传统的风险评估方式和金融科技企业的服务能力,以交叉验证构建用户画像,帮助判断用户风险,从而降低违约风险。